| 蓋 | 定義 |
|—|—|—|
| 疑蓋 | 猶豫不決、徬徨不定,阻礙清淨心性 |


| 昏沉蓋 | 昏昧、提不起能量,令心神不清醒 |
| 散亂蓋 | 坐立不安、妄念紛飛,破壞安定感 |
| 瞋恚蓋 | 不耐煩、懊惱,讓身心疲勞 |
| 欲愛蓋 | 貪欲、渴望,使心飢渴、焦躁 |
段落:
隨著智慧與禪定的深入,五蓋逐漸淡化,心變得清淨、安穩,體驗無壓力、無負擔的究竟安樂。脱離五蓋的束縛,人生自然變得簡潔、滿足,不需要繁複的刺激和虛幻的追求。
面對疑惑時,毅然決然地行動,化躊躇為果敢。欣賞內在的鬥志和決斷力,克服猶豫帶來的障礙。
對於昏沉,不要沉湎其中,而是積極喚醒明亮的覺知,感受身體中豐沛的能量,提振精神和鬥志。
去除散亂,專注於內心的寧靜,體會簡單事物帶來的滿足,拋棄雜亂無章的思緒,尋求安定的力量。
瞋恚是身心負擔的根源,察覺其存在時,立刻調整,釋放自己,不要讓負面情緒消磨生命。
慾念會引發飢渴、焦躁,放下貪求,體會脱離慾望後內心的平和與清新,發現更善巧的快樂來源。
斷五蓋:通往清淨心的必經之路
斷五蓋,又稱斷除五障礙,是佛教修行中重要的基礎步驟,也是通往清淨心和解脱的必經之路。五蓋指:
- 貪欲:對外境的強烈執著
- 瞋恚:對不如意之事的強烈憎惡
- 昏沉:心神昏昧,無法專注
- 掉舉:心神散亂,無法定靜
- 疑:對佛法或師長產生懷疑
五蓋的危害
五蓋障礙了我們的心靈,阻礙了我們對佛法的理解和修行。它們會:
- 使心神昏昧,無法明辨是非
- 引發煩惱和痛苦,破壞身心健康
- 阻礙我們專注於修習,進步緩慢
如何斷五蓋
斷五蓋需要持之以恆的修行,透過各種方法來對治它們。常見的方法包括:
- 觀身不淨:觀察自己的身體,認識到它的不淨和無常,從而減少貪欲。
- 觀受是苦:體驗各種感受,瞭解到它們本質上都是痛苦的,從而減輕瞋恚。
- 正念呼吸:專注於呼吸,保持覺醒,從而克服昏沉和掉舉。
- 聽聞佛法:深入瞭解佛法,增強信心,從而破除疑。
斷五蓋的益處
斷除五蓋能帶來諸多益處:
階段 | 目標 | 修行方法 |
---|---|---|
第一階段: | 觀察五蓋 | 正念觀照,認識五蓋的本質 |
第二階段: | 對治粗猛五蓋 | 針對性修行,如觀身不淨、正念呼吸 |
第三階段: | 斷除細微五蓋 | 精進修行,避免五蓋的滋生 |
第四階段: | 證得四禪定 | 透過禪定,斷除五蓋,獲得心清淨 |
第五階段: | 解脱自在 | 徹底斷除五蓋,證得解脱果位 |
小結
斷五蓋是佛教修行中至關重要的一環,是通往清淨心和解脱的必經之路。透過持之以恆的修行,我們可以斷除五蓋的障礙,獲得心靈的自在和解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