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乘佛法破斥因緣與自然兩種學説
序言
阿難疑惑不解,質疑佛陀否認因緣與自然法則,佛陀遂循循善誘,闡明中道之理,指示無上正覺之道。


一、地大種
地大質重,化為堅實大地,微細塵埃,無盡虛空。虛空乃一切色相之本源,然並非與地大相合而成,而是地大本性具備產生色相之空性。
二、火大種
火性無自,依賴外緣而生。太陽光熱與鏡子聚光,火光無中生有,非由太陽或鏡子獨自產生。自性本體具備產生火光之空性,非因緣所生。
三、水大種
水性不定,時而流動,時而停息。月華方諸承接水珠,水非從月或珠中流出,更非從虛空而來。自性本體具備產生水性流動之空性,非自然而有。
四、風大種
風性無形,動靜靡常。衣袂飄揚生風,非從衣角或面龐發出,亦非源自虛空。自性本體具備產生風性流動之空性,非因緣或自然所致。
五、五大與佛教
佛教五大概念與印度教不同。佛教認為五大包括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,其中空非大種,而是一種非色法之存在,不受因緣或自然法則影響。
破斥因緣與自然
順世論主張四大種外無別物,為斷滅見之代表。五大學説則提出諸根死後歸空之説,實為常見之謬誤。自性本體具備一切元素之空性,非因緣或自然所生,才是中道之理。
空風火水地:五行元素與宇宙萬物
五行元素
在中國古代哲學中,宇宙萬物皆由「空風火水地」五種基本元素組成,稱為五行。這五種元素相互影響、制約,形成了一個複雜而精妙的體系。
元素 | 特性 | 對應 |
---|---|---|
空 | 虛空、無形 | 金 |
風 | 流動、變化 | 木 |
火 | 熱力、生長 | 火 |
水 | 滋潤、收斂 | 水 |
地 | 堅固、穩重 | 土 |
相生與相剋
五行元素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:
- 相生: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生水、水生木
- 相剋:木剋土、土剋水、水剋火、火剋金、金剋木
五行與萬物
五行元素與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和物體相聯繫:
元素 | 相關事物 |
---|---|
空 | 天氣、氣象 |
風 | 草木、植物 |
火 | 太陽、光熱 |
水 | 河流、湖泊 |
地 | 大地、山川 |
五行與人體
五行元素也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:
元素 | 相關臟器 |
---|---|
空 | 肺 |
風 | 肝 |
火 | 心 |
水 | 腎 |
地 | 脾 |
應用與實踐
五行元素理論在中醫、風水、道教等領域中廣泛應用,用於診斷疾病、調和身體、趨吉避兇等方面。
例如:
- 中醫:五行理論用於辨證論治,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質,運用相生相剋的原則進行治療。
- 風水:五行理論用於風水佈局,考慮建築物的坐向、方位、周邊環境等因素,以達到人與環境的和諧。
- 道教:五行理論用於道家修行,認為人體內部的五行元素與宇宙五行元素相通,通過修煉可以達到身心的平衡和健康。
結論
延伸閲讀…
地水火風空.五大元素
星雲法語6-做人四原則 – 星雲大師
「空風火水地」的五行元素理論是一種古老而深奧的哲學系統,它揭示了宇宙萬物的本質及其相互聯繫。通過理解和運用五行元素理論,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自身、環境和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