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國學日漸受到重視,大量的風水典籍被還原,這對風水學的研究與發展也有重要的作用。宇宙中無數的星體之間相互吸引或排斥,對附近的事物都有不同的影響。地球上萬物才得以生長,太陽黑子的輻射能量對地球生物有不利的影響。


2400多年前,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就認為:人的器官和功能受到天體的支配,後世人稱它為“星佔醫學”。近代科學告訴我們,地球本身是一個巨大的磁體。地球磁場的強度雖然較低,但它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大環境,生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,已經適應了這個環境。但是,當地球磁場的強度發生明顯變化時,會對生物活動產生很大影響,甚至危害生命。據説,數萬年以前的一次地球磁場南北極互換時,有七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了。
風水中講究“藏風得水以聚氣”,如何尋找生氣之地,讓氣對人產生有益的影響,就是風水的重要作用。但“氣”在中國古代一直是“只可意會不可言傳”,沒有誰能給予明確的解釋。直到1978年,美國的兩位射電天文學家——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了宇宙創生時期所發生的信息,並因此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,人們才開始將“氣”和微波聯繫起來。
現代科學證明,微波通常呈現為穿透、反射、吸收三個特性。玻璃、塑料和瓷器能被微波穿透而不被吸收;水和食物等會吸收微波而使自身發熱;而金屬類東西則會反射微波。微波可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,對人體也有影響。當微波輻射達到4080兆赫時,可以穿透人體皮下組織,進入筋骨之間,能夠增強人體的氣血運行,在診斷和治療疾病方面有很強的功用。不過,長期在高頻率微波輻射下工作,對大腦皮層會造成不利影響,如頭痛、乏力、記憶力減退、睡眠障礙、神經衰弱等。
隨著社會發展的日趨理性化,環境已經成為了可持續發展必須注重的內容,風水學的內在要求與人類發展的必然要求不謀而合。風水學本身的內容和性質是重視環境,重視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。香港新聞出版界出版了大量關於風水的書籍,香港電視台也開設了“風水專題”類節目。
道教與風水: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
風水起源於上古,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與道教思想逐漸交融,成為道教修煉與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道教以天人合一為核心思想,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處,而風水正是實現這一理念的工具和方法,它透過觀察自然環境、方位、氣流等因素,幫助人們尋求最佳的生活環境和居住空間,以期達到身心平衡和健康長壽。
道教理論:風水佈局的哲學基礎
道教理論為風水佈局奠定了深厚的哲學基礎。道教認為宇宙萬物皆由陰陽五行組成,陰陽五行相生相剋,形成動態平衡,而風水佈局就是要遵循陰陽五行法則,平衡氣場,使住宅與自然環境相協調,以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。道教經典如《道德經》、《莊子》,以及後世道家學者著作,都藴含着豐富的風水思想,為風水理論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。
道教實踐:風水佈局的操作方法
道教實踐為風水佈局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方法。道士們精通陰陽五行、八卦等知識,能根據具體情況對住宅、墳墓等進行佈局,以調整氣場,化解煞氣,提升運勢。道教還發展出許多風水法器,如八卦鏡、羅盤、風鈴等,用於輔助風水佈局和調節氣場。
道教文化:風水佈局的文化內涵
道教文化賦予風水的深厚文化內涵。道教追求長生不死、羽化登仙,而風水被視為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之一,它通過調整居住環境來改善身心健康,延年益壽,最終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。道教的吉祥文化也融入到風水之中,各種吉祥符號和圖案被用於裝飾家居,祈求平安吉祥。
風水的應用與影響
風水不僅應用於住宅、墳墓的佈局,還廣泛應用於城市規劃、園林景觀等領域。風水思想對中國傳統建築、城市設計、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深遠的影響,它體現了中華民族順應自然、天人合一的智慧結晶。
結論
風水之道,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它與道教思想交織融合,共同演繹了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與實踐智慧。深入探究風水之道,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,還能從中汲取智慧,創造更加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和精神世界。
延伸閲讀…
道教風水學: 9789576682384: 詹石窗著
真正的道教文化,算命、看風水、拜神仙?
表格:道教風水主要派別
派別 | 創始人 | 主要思想 | 代表著作 |
---|---|---|---|
巒頭派 | 賴布衣 | 重視外部環境形煞、巒頭,以形巒為主 | 《青囊經》 |
理氣派 | 楊筠松 | 重視內部氣場、理氣,以理氣為主 | 《撼龍經》 |
其他 | 各家學派 | 綜合運用巒頭和理氣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