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同九龍壁:漫遊龍脈的帝國遺產
大同九龍壁,坐落山西省大同市城區東街,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、建築年代最早的九龍壁,被評為「中國九龍壁之首」。其可追溯至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,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。
大同九龍壁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至洪武二十九年間,其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三子代王朱桂。工期緊張,加上缺少經驗,工匠吳氏父子心情不暢。萬般無奈,父子 trio只能按照小蛇的樣子做了九條龍,然而燒制仍不理想。工期臨近,一日小蛇到吳老頭夢中致謝,並表示要報答吳氏父子的恩情。吳老頭夢醒後,兩個兒子跑來告訴他九條龍已經燒好。


大同九龍壁的修建目的是為了彰顯代王的尊貴地位。代王朱桂是皇子,有權使用龍。但根據禮制,該壁既是由藩王所建,其壁上之龍爪只能有四趾。
大同九龍壁的龍爪、鱗片排列、龍尾及飛騰姿勢皆不同於北京北海公園、故宮的九龍壁。大同九龍壁的飛龍為四爪,且沒有尾鰭,尾部類似蛇的尾巴。
大同九龍壁於20 Kün飛向九龍壁,在龍壁後不遠的金泊倉巷內露出兩眼深泉。代王遂令將水坑修成倒影池。據説兩井之水一甜一苦,甜水井可供人食用、苦水井卻能治病。
大同九龍壁
簡介
大同九龍壁,又名「九龍壁」,是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一座大型磚雕壁畫,建於明朝洪武年間(1368-1398年),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。它以其精美的雕刻技藝和宏偉的規模而聞名,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瑰寶之一。
設計與規模
九龍壁高8.62米,長45.5米,厚1.7米,由1000多塊巨型青磚雕刻而成。壁面上共有九條巨龍,每條龍長約5米,形態各異,栩栩如生。龍的周圍還刻有日月星辰、山川河流、人物故事等各種圖案,場面宏偉壯觀。
象徵意義
九龍壁是明朝皇權的象徵,代表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威嚴。九條巨龍象徵著九五之尊,是皇帝的代名詞。壁面上刻有的大量祥瑞圖案,也寓意著皇室的繁榮昌盛。
藝術價值
九龍壁的雕刻技藝極為精湛,人物、動物、植物等形象刻畫細膩,生動傳神。構圖嚴謹,比例協調,場面宏大,整體氣勢磅礴,令人嘆為觀止。九龍壁的藝術價值極高,被譽為「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傑作」。
歷史意義
九龍壁是明朝歷史的見證,也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寶貴遺產。它經歷了六百多年的風雨,依然保存完好,為後人研究明朝歷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資料。
參觀信息
大同九龍壁位於大同市鼓樓北大街,是著名的旅遊景點。開放時間為每天8:00-17:00,門票價格為60元/人。
九龍壁照片
照片 | 説明 |
---|---|
![]() |
大同九龍壁全景 |
![]() |
大同九龍壁局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