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盆穴
位置:鎖骨上窩中央,前正中線旁開 4 寸。
解剖:


- 肌肉:頸闊肌、肩胛舌骨肌之間腱
- 神經:鎖骨上中間神經,深層為臂叢的鎖骨上部
- 血管:下方有頸橫動脈,內側為鎖骨下動脈
操作:
- 淺刺 3~4 分,避免超過第一肋骨,以防造成氣胸。
- 刺及臂叢時出現電擊樣感並向上肢放散。
- 如用手指向下垂直按壓缺盆時,可將臂叢和鎖骨下動脈壓迫於拇指與第一肋骨之間,可麻痺上肢並止痛,暫時阻斷動脈血流。
- 如向後內側按壓,可將交感神經的星狀神經節壓迫於拇指與第一胸椎椎體之間,可出現瞳孔先擴大後縮小,以及同側肢體血管舒張、皮膚温度上升。
- 艾炷灸 3~5 壯,艾條灸 5~10 分鐘。
功效:
- 利肩臂
- 瀉胸中之熱
配穴:
- 咳嗽:缺盆、膻中、巨闕
- 咳唾血:缺盆、心俞、肝腧、巨闕、鳩尾
表格:
穴道 | 位置 | 説明 |
---|---|---|
缺盆穴 | 鎖骨上窩中央 | 利肩臂,瀉胸中之熱,可緩解咳嗽、氣喘、咽喉腫痛、缺盆中痛、瘰癧。 |
其他:
- 孕婦禁針。
- 經言缺盆穴中滿痛者死,外潰不死,指缺盆穴的缺散功能。如果缺盆腫脹滿痛,胃經氣血無法順利通過,承泣穴外輸的經脈氣血將因閉塞而上積於頭頸部,導致死亡。但缺盆外潰後,經脈氣血不會阻塞於頭部,故言中滿痛者死,外潰不死。
缺盤穴:解鎖經絡氣血循環的妙穴
缺盤穴,顧名思義,指的是穴位處皮膚有一塊凹陷或缺損。此穴位位於人體背部,督脈之上,在第7頸椎棘突下,約與肩平齊。
缺盤穴的功效
缺盤穴具有以下功效:
- 疏通經絡:缺盤穴位於督脈上,督脈為人體督理諸陽的經絡,疏通此穴位可促進陽氣的運行,活絡氣血。
- 調理氣血:缺盤穴有助於調和氣血,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頭部供血,緩解頭暈、頭痛等症狀。
- 解痙止痛:缺盤穴具有解痙止痛的作用,可緩解頸部、肩背部肌肉痙攣引發的疼痛。
- 改善睡眠:疏通督脈有助於調整睡眠機能,改善失眠、多夢等睡眠障礙。
缺盤穴的適應症
缺盤穴常被用於治療以下疾病:
疾病 | 症狀 |
---|---|
頭痛、眩暈 | 頭部脹痛、頭暈目眩 |
頸椎病 | 頸部僵硬疼痛、活動受限 |
落枕 | 頸部一側疼痛、活動困難 |
肩周炎 | 肩部疼痛、活動受限 |
失眠 | 入睡困難、睡眠淺、易醒 |
缺盤穴的取穴方法
取缺盤穴時,可採取以下步驟:
- 正坐或仰卧,放鬆肩頸部肌肉。
- 找到第7頸椎棘突,位於頸後正中線上。
- 在第7頸椎棘突下,沿督脈向後推約一寸,即可找到缺盤穴。
缺盤穴的按摩手法
按摩缺盤穴時,可用手指指腹或艾灸器材進行,具體手法如下:
指壓法:
- 用拇指指腹按壓缺盤穴,力度適中,保持1-2分鐘。
- 按壓時可上下左右揉動,促進氣血流動。
艾灸法:
- 取艾條一段,點燃後懸於缺盤穴上方,距離皮膚約3-5釐米。
- 艾灸時間約為15-20分鐘,以局部皮膚發熱為佳。
注意事項
- 孕婦及有心腦血管疾病者不宜按摩缺盤穴。
- 按摩時應避開飯後一小時內。
- 按摩後應多喝水,促進身體代謝。
總結
缺盤穴作為一個重要的穴位,具有疏通經絡、調理氣血、解痙止痛、改善睡眠等功效,可廣泛用於治療頭部、頸部、肩背部相關疾病。透過正確掌握取穴方法和按摩手法,可以有效發揮缺盤穴的保健功效。
延伸閲讀…
缺盆穴
缺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