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虎穴:通絡止痛,療效顯著

五虎穴位於手掌面拇指第一節中央外側五分處,共有五穴,每一穴向上遞升二分。

適應症

五虎穴具有通經活絡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臨牀應用廣泛,對腳後跟痛、腳痛、手痛等疾病具有顯著療效。

五虎穴 定位 Play

取穴方法

  1. 手掌心向上,拇指第一節中線外側五分處取第一虎穴。
  2. 從掌指橫紋起,每向上二分取一穴,依序為第二虎穴、第三虎穴、第四虎穴、第五虎穴。

治療配合

根據不同疾病,五虎穴可配合其他穴位或方法治療。如:
– 骨節變形:配合骨關、木關、關中、關木等穴位。
– 腱鞘炎:配合手五金、千金等穴位。
– 肺炎:配合重子、重仙、駟馬等穴位。
– 痛風:配合腕順、手解、骨關等穴位,並加分枝上下放血。
– 踝關節炎症:配合腕順、骨關、木關等穴位。
– 手足麻木:配合手千金、手五金、木鬥等穴位。

五虎穴 定位

注意事項

五虎穴在臨牀上可與內外踝反應點結合應用。對於內外踝扭傷,可先在扭傷部位放血,再針刺五虎穴,效果更佳。

總結

五虎穴是一個用途廣泛、療效顯著的穴位,對於各種疼痛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。通過掌握其位置、取穴方法和治療配合,可有效緩解患者不適,提升健康質量。關節炎症:可搭配腕順穴、骨關穴、木關穴
* 治療手足麻木:可搭配手千金穴、手五金穴、木鬥穴、火陵穴

此外,五虎穴為內外踝反應點,針對內外踝扭傷,可以在受傷部位放血後施以捻針手法,通常可以快速緩解疼痛不適。定期關注中醫相關資訊,學習更多穴位知識,對於養生保健大有助益。

五虎穴定位:深入洞悉針灸取穴關鍵

通過”五虎穴定位”,我們能準確找出針灸取穴位置。此定位法分為兩組不同的方法:

近端取穴法

五虎穴 近端取穴法
肩井穴 從肩峯至大椎穴連線,取其三分之一
曲池穴 屈肘成直角,肘橫紋外端
環跳穴 從股骨大轉子上緣向坐骨結節連線,取其中間凹陷中
梁丘穴 屈膝成直角,膝橫紋外側端
崑崙穴 外踝上約8寸,當腓骨外側

遠端取穴法

五虎穴 遠端取穴法
肩井穴 從風池穴直下1寸
曲池穴 從合谷穴向曲肘上彈2寸
環跳穴 從膝陽關穴直上約4寸
梁丘穴 從犢鼻穴直上6寸
崑崙穴 從陽輔穴直下5寸

具體步驟:

近端取穴法:

  1. 根據骨性標誌定位。
  2. 在標誌附近尋找凹陷或腫起。
  3. 針刺深度一般為0.5-1寸。

遠端取穴法:

  1. 從鄰近穴位取直線測量距離。
  2. 在直線上尋找局部皮層或肌肉組織變化。
  3. 針刺深度根據穴位深度而定。

臨牀應用:

五虎穴定位法廣泛應用於針灸治療各種疾病,如:

注意事項:

延伸閲讀…

董氏奇穴一一部位五虎穴

五虎一的位置及方向準確位置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