滙豐雄獅鎮守百年:一段歷史的傳奇

屹立於香港中環滙豐總行門前的雄獅銅像,不僅是香港金融中心的地標,也是一段歷史的見證。它們並非原版,而是第二代複製品,其真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。

原版銅獅由英國雕刻家魏達設計,於1923年為上海滙豐銀行大樓所鑄造,靈感來自威尼斯守護神聖馬可的比雷埃夫斯獅子。兩頭銅獅分別以史提芬和施迪命名,象徵著當時兩位銀行家的性格:史提芬昂首怒吼,彰顯其魄力,而施迪則沉穩靜定,展現其智慧。

hsbc 獅子 Play

1941年,日軍佔領上海,企圖將銅獅運回日本熔化,但因遭到鋸割,最終未能拆卸。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,銅獅被遷至上海博物館,直到1997年浦東發展銀行接手大樓,才鑄造兩尊新銅獅替代,並保留了日軍破壞的痕跡。

香港的銅獅則鑄造於1935年,與上海的銅獅一模一樣,同樣由史提芬和施迪命名。它們被視為幸運和繁榮的象徵,人們相信撫摸銅獅的爪子和鼻子會帶來好運。

hsbc 獅子

1942年,日軍也試圖將香港的銅獅運回日本熔化,並與維多利亞女王和滙豐大班昃臣爵士的銅像一同運至大阪市。直到1946年,美軍才在大阪發現這些文物,並將其運回香港。

1981年,因應總行重建,銅獅被暫時移至對面的皇后像廣場,直至1985年才移回第四代總行。2019年,反修例運動期間,銅獅遭到破壞,被噴上紅漆和貼上標語,甚至被縱火焚燒。經過修復,銅獅於2020年重新對外展示。

歷經百年風雨,滙豐雄獅的故事不僅是香港歷史的縮影,更象徵著滙豐銀行百年來的堅韌與延續。

HSBC 獅子:起源與發展

HSBC 獅子,最早可追溯到 1865 年,當時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採用了由英國雕刻家託馬斯·禾克·卡德爾 (Thomas Walker Cudbird) 設計的盾牌型徽章,徽章上刻着獅子、地球、帆船、鑰匙等圖案,象徵着銀行業務的多樣性,以及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。

1885年,滙豐銀行委託雕塑家亨利·伯雷爾 (Henry Poole Boreham) 設計新的銀行徽章,並保留了獅子作為主要圖案。伯雷爾根據中國古代神話中舞獅的形象設計了這款獅子,並將獅子的姿態改為更加威武雄壯,使其更具力量感和氣勢。

香港與 HSBC 獅子:相互成就的關係

HSBC 獅子與香港這座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。自1865 年 HSBC 進入香港以來,它見證了香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過程。銀行業務的發展也推動了香港經濟的繁榮,而 HSBC 獅子也逐漸成為了香港的城市標誌之一。

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,HSBC 依然堅定地紮根香港。2018 年,HSBC 更將全球總部遷至香港,這體現了銀行對香港未來發展的信心。同時,HSBC 也積極參與香港的社會公益事業,回饋社會,為這座城市的發展貢獻着力量。

屹立不倒:HSBC 獅子所傳遞的精神

HSBC 獅子,不僅是一個企業標識,更代表了香港這座城市的韌性和活力,以及不畏挑戰、不斷前進的奮鬥精神。2008 年金融危機和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,都給香港帶來了巨大的衝擊。然而,在這段艱難的時期, HSBC 獅子依然矗立在香港的土地上,繼續為這座城市的發展提供支持。

獅子的形象,象徵着力量和勇氣,也代表着香港人面對困難時不屈不撓的精神。HSBC 獅子所傳達的這種精神,激勵著香港人民不斷前行,克服困難,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。

附錄

HSBC 獅子 香港
企業標誌 城市標誌
1885 年設計 1841年開埠
象徵力量和勇氣 象徵開放和繁榮
見證了香港的發展 共同發展
傳達不屈不撓的精神 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